代表作1:
(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“十萬個為什么”)中共一大7月23日召開,為什么建黨日卻定在7月1日?
中新網(wǎng)北京2月18日電(記者 王凱)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于何時?這個問題相信很多小學生都可以隨口答出。1921年7月23日,中國共產(chǎn)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,宣告誕生。那么問題來了,既然中共誕生于7月23日,為什么黨的生日卻定在7月1日呢?
回溯中共早期歷史,或許可以從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中一窺端倪。眾所周知,中共一大召開期間經(jīng)歷了怎樣一番驚心動魄,會議的機密性以及期間的倉促轉移,導致會議的第一手紙質記錄不甚豐富。
在中共成立初期的數(shù)年間,全黨一直處于極為困難和復雜的斗爭環(huán)境中,根本沒有條件和機會去慶祝黨的生日。此外,斗爭中相關與會人員的犧牲與大浪淘沙,再加上中央檔案資料的遺失損毀,也為多年后中共欲還原那段重要歷史時遭遇困難埋下了伏筆。
1938年,抗日根據(jù)地舉行紀念建黨17周年的活動,需要確定中共誕生的日期。當時在延安的一大代表有毛澤東、董必武等人。由于年長歲久和記錄資料不足,他們只能回憶起一大是7月份召開的,但確切的日期記不清了,最終商量將7月1日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。也正是這一年,毛澤東在《論持久戰(zhàn)》中指出:“今年七月一日,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建立的十七周年紀念日?!?/p>
1941年6月,中共中央發(fā)出《關于中國共產(chǎn)黨誕生廿周年抗戰(zhàn)四周年紀念指示》,這是全黨第一次大規(guī)模地紀念黨的生日,也是中央文件中正式規(guī)定“七一”是黨的誕生紀念日。此后,在7月1日紀念建黨就一直延續(xù)了下來。
而經(jīng)過反復考據(jù)和論證,專家們最終確定中共一大是在7月23日召開,則已經(jīng)是數(shù)十年之后的事情了。
窺一斑而知全豹,“建黨日期”與“建黨節(jié)”兩個時間的不統(tǒng)一,恰恰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共百年來經(jīng)歷過多少挫折與磨難。正是一次次瀕臨絕境中的淬火,一次次萬險千難中的錘打,才讓她最終百煉成鋼。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歷史無數(shù)次證明,迎難而上、百折不撓早已成為她的“習慣”,寫進了她的“基因”。
其實不論是7月1日也好,7月23日也罷,對于全體中共黨員和所有中國人而言,最值得牢記和思考的并非某個具體的日子。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,也是最好的清醒劑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,“我們回顧歷史,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,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、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,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(jīng)驗、把握歷史規(guī)律,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?!?/p>
因此,讀懂7月1日和7月23日背后的“數(shù)字密碼”,可一窺中共披荊斬棘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不易,讀懂無數(shù)先輩仁人無悔付出鮮血和生命的緣由,明白共產(chǎn)黨人為什么時至今日仍能不忘初心和使命。
再回到當下,當外界驚訝于中國創(chuàng)造的“脫貧奇跡”,不解于中國為何能在全球抗擊疫情的戰(zhàn)斗中表現(xiàn)如此優(yōu)異,我們也能夠給出更加準確而自信的答案。(完)
代表作2:
(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“十萬個為什么”)中共中央拜年,為什么只奉“清茶一杯”?
中新社北京5月18日電 題:中共中央拜年,為什么只奉“清茶一杯”?
中新社記者 ??唐偉杰
春節(jié)團拜,僅奉“清茶一杯”。
這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從延安到北京,幾十年來堅持至今的做法。
在中國政治文化中,“團拜會”也就是“團體拜年會”,類似于西方文化中的新年酒會,但通常更具官方色彩。春節(jié)前夕,中國各級黨政機關、企事業(yè)單位等都會開展“團拜”。
據(jù)親歷者后代回憶,“團拜會”始于延安,由毛澤東倡導。為杜絕送禮、不因拜年影響工作,便在年前將大家召集到禮堂,每人一杯清茶,開展“團拜”,無酒也歡。
“團拜會”是中共的一大創(chuàng)造,既傳承了習俗,也倡導了清廉之風。新中國成立初期,毛澤東在元旦團拜會上督戰(zhàn)“反對貪污、反對浪費、反對官僚主義”,在黨史中留下濃重一筆。
改革開放以來,以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名義舉辦的春節(jié)團拜會幾成定制。春節(jié)前夕,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會和黨內同志代表,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聚一聚、坐一坐,共迎新春,送上祝福。
“座上清茶依舊,國家景象常新”——《人民日報》曾對1982年的團拜會這樣報道,“人民大會堂宴會廳里今天沒有擺糕點、煙糖?!薄按蠹乙槐宀?,互相問候和勉勵……”
對于一個注重“禮尚往來”的民族來說,民間拜年斷不會“空手而來”,而中國共產(chǎn)黨無論是在艱苦的革命戰(zhàn)爭年代,還是物質積累日厚的現(xiàn)在,卻在年節(jié)之時始終倡導、約束黨員,保持“清茶一杯”。
歷覽前賢國與家,成由勤儉敗由奢。從中共堅持的這一杯清茶之中,至少可以解讀出這四個關鍵詞。
一則“清”,茶在中華文化中有著“清新高潔”的意涵,一盞清茗寄托的是山高水長的君子高義。無論是黨內交往,還是處理各種社會關系,中國共產(chǎn)黨一直倡導的是喻于義的君子之交,是“清”“親”二字。
二則“簡”,“大道至簡,實干為要”,輕車簡從、精簡會議文件、精簡接待、精兵簡政。一個個“簡”字是中共持續(xù)整治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,不斷改善作風的努力。
三則“儉”,“由儉入奢易,由奢入儉難”,勤儉節(jié)約、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美德。經(jīng)歷過篳路藍縷的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,在國富民豐的今日,仍恒念物力維艱,在黨內絕不允許奢靡享樂之風,并在全社會推動形成厲行節(jié)約、反對浪費的風尚。
四則“惕”,“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若厲”,已在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執(zhí)政70多年的中國共產(chǎn)黨,深知“最大威脅就是腐敗”,以零容忍懲治腐敗,在每一個細節(jié)強調黨風廉政,正是這個執(zhí)政黨的憂患意識所在。
“一杯清茶”從多個維度彰顯出這個百年大黨的文化氣質,不失溫度的君子之風和對清新高潔的品格追求。
而從政治氣質來講,“一杯清茶”更是中共歷來極度重視作風的生動細節(jié)之一。
延安時期起,中共就開創(chuàng)了用整風方式加強自身作風建設的成功范例。之后,在革命、建設、改革時期,中共作風建設沒有休止符。十八大后,更出臺了包括“八項規(guī)定”在內的一系列制度,向“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、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”宣戰(zhàn)。
習近平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之后的首次考察,便以輕車簡從的方式率先垂范、以身作則?!包h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,關系人心向背,關系黨的生死存亡?!瓕ψ黠L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?!彼@樣告誡全黨。(完)
代表作3:
?。ㄖ袊伯a(chǎn)黨的“十萬個為什么”)百年中共與千年小康,為什么今天能“相遇”?
中新社北京7月1日電 題:百年中共與千年小康,為什么今天能“相遇”?
中新社記者 梁曉輝
百年與千年,在時間的這一刻“相遇”。
2021年7月1日,慶祝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100周年大會,中國共產(chǎn)黨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莊嚴宣告:我們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。
從兩千多年前《詩經(jīng)》里的“民亦勞止,汔可小康”,到此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貫穿中華民族千余年的追求,最終由成立100年的中國共產(chǎn)黨圓夢。
百年與千年,為何能“相遇”?
追根溯源,這始于一個民族持續(xù)千年的接力。自《詩經(jīng)》起,儒家的“是謂小康”“大同世界”,南北朝的“世外桃源”,明代的“斯民小康”……經(jīng)歷治世與亂世,中國兩千多年里,這一理想之境從未長久地真正實現(xiàn)。
近代內憂外患的中國,更讓“小康”成為一種奢望。然而時代卻未曾桎梏住那些仁人志士的向往——梁啟超心中的“雄飛時代”,李大釗向往的“青春之國家”,方志敏憧憬的“可愛的中國”……以至于有人這么感慨:今日全面小康的中國,不正是他們當時為之奮斗的中國嗎?
歷史總是有著向前的腳步,中共接過了“小康”的接力棒,將它由一個“詩與遠方”的理想概念,具象為一個政黨的執(zhí)政目標,細化成一套可供實施的操作方案。
1979年,鄧小平在一次會見外賓時,首次使用了“小康之家”的表述,以指代“中國式的現(xiàn)代化”。
這一結合傳統(tǒng)文化的表述,成為“小康”在中共心中具象化的初始。此后,“小康”就用來描述一定程度的中國式的現(xiàn)代化水平。鄧小平繼而提出了“到本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”,成為中共首次為“小康社會”設定的時間目標。
在此后的數(shù)十年里,中共將建設“小康社會”任務科學劃分、適時調整為三個主要階段:經(jīng)過長期努力實現(xiàn)“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”;在總體小康的基礎上“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(fā)展階段”;在全面建設的基礎上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歷史時期。
中共注重這一目標的實現(xiàn),將其與自身的成長密切關聯(lián)。中共明確提出,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。此后,這一目標被中共納入“兩個一百年”目標中,成為外界熟知的“第一個百年目標”。
但當時中國近1億貧困人口的現(xiàn)狀,成為實現(xiàn)小康夢想難啃的“硬骨頭”。
“小康不小康,關鍵看老鄉(xiāng),關鍵在貧困的老鄉(xiāng)能不能脫貧”,習近平如此強調。
為此,中共發(fā)起了一場長達8年、向貧困宣戰(zhàn)的“戰(zhàn)役”,最終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奇跡:在極短的時間內讓近1億人口擺脫貧困。
“我國脫貧攻堅戰(zhàn)取得了全面勝利……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”,習近平在今年2月莊嚴宣告。
今天,在慶祝中共成立100周年之時,習近平又一次對外宣告:我們實現(xiàn)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,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,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,正在意氣風發(fā)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(xiàn)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。
百年與千年,得以在時間的這一刻“相遇”。
其實,在一百年里,中國共產(chǎn)黨所完成的宏大夢想,又何止“小康”?
實現(xiàn)了從生產(chǎn)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(jīng)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,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,穩(wěn)居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;解決千年絕對貧困,取消千年農(nóng)業(yè)賦稅,實現(xiàn)千年“飛天”之夢,圓夢百年奧運,打造雄安千年大計……中共一如習近平所描述的:“我們對于時間的理解,不是以十年、百年為計,而是以百年、千年為計?!?/p>
但這個政黨又是如此“只爭朝夕”,在下定決心和科學謀劃后,她總是爭分奪秒,時不我待。也正因如此,自成立后,中共能帶領中國走上一趟趟“圓夢之旅”。
但這似乎仍不足以解釋,為什么中共好像永不知疲憊般地追夢?
75年前,兩位美國記者在深入中國紅區(qū)采訪后,得出了這樣的結論:共產(chǎn)黨并不曾使用什么魔術,他們只不過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變,并用他們的意志喚起了難以想象的力量。
今天,這一結論仍然適用,用習近平的話就是: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。
而百年中共在更早之前已經(jīng)有所回答——
舉行慶祝大會的天安門廣場西側不遠,中南海正門,一行金色的大字似乎定格著時光的永恒。是那五個字:
“為人民服務”。